南宁市经济建设厚积薄发

发布时间:2007-12-31 09:09
字体颜色:【       绿】    字体大小:【 】    保护视力色:    恢复默认

  南宁市财政收入突破150亿,是在历届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各级经济、税收、财政等部门共同努力奋斗的智慧结晶,是南宁经济建设厚积薄发的结果。

  毫无疑问,我市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,最终突破150亿大关,经济的稳步增长是根本动力。

  做大做强南宁经济总量,一直是市委、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。面对多区域合作、多机遇重叠的发展良机,市委、市政府将2006年定为“开放创新年”,将2007年定为全市“创新年”。通过开展“全民开放创新大讨论”“百万市民开放创新建议活动”“百万市民素质培训活动”“百万农民就业培训活动”,外商企业、工业企业、商贸企业、城市建设项目服务月活动,提高了抢抓机遇的意识,增强了抢抓机遇的能力,提高了抢抓机遇的效果,使每一个市民都成为创新的主体,极大激发了全市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
  工业强则国民经济强,工业化程度高则经济发展水平高,做大做强南宁市经济总量,关键在工业,希望在工业。市委、市政府为做大做强经济总量,采取有力措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,坚定不移实施“工业强市”战略,以工业化为主导方向,以市场化、国际化推动工业化,以城镇化、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,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,走有首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。近年南宁市以开放创新为动力,以“百项工业项目大会战”和“建设百家亿元工业企业工程”为突破口,加大工业技改投资,扩大工业招商引资,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和循环经济,扶持强优企业做大做强,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,推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提高核心竞争力,花大气力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,推动了工业快速增长。与此同时,县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,会展、物流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。

  “十五”期间,全市GDP和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1.5%和22.41%,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。

  追寻近年来南宁经济发展的脚步,虽然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,但南宁经济受内在活力的驱动仍保持较快增长。

  GDP:2004年南宁实现588.86亿,2007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。

  经济结构:今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将分别由2000年的23.19∶27.88∶48.93调整为14.81∶34.53∶50.66,表明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,多年来比重偏低的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继续提高。

  工业: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490.92亿用了55年时间,预计今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830亿元,明年预计将突破千亿,用3年时间将实现比2005年翻一番;2004年全市亿元工业企业有60家,到今年将超过135家。近年来工业每年对南宁市财政的贡献率都在60%以上。

  税收:2004年市地税达到30亿,而今年到12月25日全市已完成52.51亿,无论是总量还是增收总额均创历史最高水平;2004年市国税收入30.36亿,今年到12月17日已完成65.8亿,提前实现三年翻一番。

  引人注目的是,由于中国—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南宁,南宁已处在中国与东盟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,是中国—东盟自贸区和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城市,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环境,促进了南宁金融、证券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,总部经济和外商企业经济快速发展,为全市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尤其是随着富士康、盐田港等大企业进驻南宁,南宁已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热土,也说明南宁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、辐射能力显著增强。

  南宁财政收入突破150亿,有赖于南宁经济的持续、健康、快速的发展,有赖于千千万万劳动去去者的辛勤奉献,有赖于纳税环境不断优化和纳税人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,各级财税部门努力工作和广大纳税人的积极贡献功不可没。

  近年来,各级财税部门认真开展“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”,坚持精细化管理,深化财政改革,促进依法理财、科学理财,不断优化纳税服务体系,提高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。依法纳税、依法治税、文明治税在南宁已蔚然成风。这些都是推动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。

  可以预见,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推进,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提高,经济承载力的不断增强,必将对财政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。
 
 

打印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