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建促扶贫 党员做先锋

——宾阳多项产业稳健发展,为今年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

发布时间:2017-11-30 18:42   来源:南宁日报   
字体颜色:【       绿】    字体大小:【 】    保护视力色:    恢复默认

  初冬,宾阳县洋桥镇5万多亩甘蔗在微风中摇曳。年底,这片“蔗海”将被收割,转化为当地群众甜蜜生活的催化剂。自开展脱贫攻坚战以来,洋桥镇党委以党建促扶贫,以扶贫带党建,打造出一支由党员为先锋、以包村工作组为主要成员的扶贫攻坚队伍,该队伍不断创新工作方法,引导当地群众共同建设糖料蔗“双高”基地、引种优质香芋,党企联建发展养牛养猪等养殖业。如今,多项产业稳健发展,不仅实现了由“输血”向“造血”的华丽转身,更激活了群众的内生动力,为今年脱贫摘帽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 

“双高”基地:贫苦日子变甜蜜

 

  洋桥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4户,其中71分以下的贫困户294户1201人。当地群众素有种植甘蔗的传统,糖料蔗则是该镇的支柱产业,蔗糖产量占了全县的20%。自2014年以来,该镇根据县委、县政府提出的建设3.72万亩糖料蔗“双高”示范基地的要求,大力推进蔗区土地整治,逐步实现糖料蔗生产经营规模化、种植良种化、生产机械化、水利现代化,从而达到提高单产、降低成本、增加效益的目标。

  李子清是坐椅村的贫困户,而坐椅村是洋桥镇万亩蔗田当中的示范区。在推进坐椅村建设“双高”基地过程中,镇领导班子、包村工作组充分利用晚上或者下村开展其他工作的时间,多次专题召开糖料蔗“双高”培训和动员会,大力宣传土地平整奖补资金和良种补贴优惠政策等,使坐椅村成为第一个实现甘蔗全程机械化操作、第一个使用无人机喷药、第一个使用甘蔗收割机、第一个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、第一个跟柳工农机公司合作的标杆村屯。

  在没有实施连片规模经营之前,李子清因为身患疾病,只能将自己的3亩多甘蔗地租给自家兄弟种,靠着自家兄弟提供的租金及救济款勉强度日。随着坐椅村“双高”基地项目顺利实施,蔗农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集体合作社,实行统一经营,统一收割,集体提留、以亩分红。这一模式解决了缺少劳力的问题,实现了“年底有甘蔗收入,平常有务工收入”的双赢目标,让李子清这类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尝到了甜蜜生活的滋味。

 

引种香芋:党员敢为人先做试验

 

  洋桥镇凌达村委有4300多人,贫困发生率15%,计划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,贫困率降到3%以下。面对这项挑战性极大的任务,洋桥镇不断强化村委一级党员干部配备工作,充分发挥村“两委”的作用,将扶贫攻坚战打到实处。

  凌达村委陶村地处偏僻,交通不便,村委三分之一的贫困户集中在该村。凌达村党总支副支书陶树修是陶村人,自担任村“两委”干部以后,在镇党委的支持引导下,他决定担起重任,带领陶村群众奔小康。陶树修组织几名村中骨干修缮通村道路,获得村民及上级部门大力支持,建成了2.9公里的通村路。

  路修好了,陶树修又开始谋划发展陶村香芋产业的出路。该村引种的槟榔香芋品质好,产量高,但由于信息不顺畅,销路成问题。他与该村扶贫第一书记余俊商议后,通过南宁市工商联团体会员生鲜协会引导陶村注册商标,成立种植合作社。此外,洋桥镇又牵线搭桥,使陶村成功与广西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下辖的商城合作,通过“互联网+”打通了销路,并参加了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展。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更好地发展香芋产业,陶树修以自家3亩地做试验田,开展生物有机菌肥的技术尝试,若技术成熟则在全村推广。目前镇党委、政府正在帮助陶村申请自治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。“如果申报成功,将为陶村建一座冷库,香芋可以错峰销售,售价会更高,收入会更加稳定。”陶树修说。

 

党建助力:“造血”打好攻坚战

 

  据了解,在开展党建促扶贫过程中,洋桥镇不断加强党企联建,引进龙头企业,鼓励支持群众发展种养殖业,为贫困家庭提供“造血”政策,真正实现“造血”脱贫。

  目前,洋桥镇在东黎村引进了南宁市仟果农业百香果园东青基地,作为特优品种百香果示范基地。同时,还引进集畜牧养殖销售、瓜果种植业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公司,将养牛基地落户在东黎村委第五队,带动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。下一步,洋桥镇还将继续加强党企联建工作,拉近龙头企业与当地农村的距离,更好地引导当地群众科学、健康地发展产业。

  除了扶持产业“造血”发展,洋桥镇还围绕县委关于实施“先锋引领·脱贫攻坚”大行动的决策部署,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开展了以党性教育、理念更新、技能提升、创业创新为重点的农村党员文化技能专题培训活动。如今,途经洋桥镇村屯时,偶尔会看到户主家门口贴有一块“共产党员户”的牌子。据悉,这是洋桥镇党委给农村党员亮身份,旨在提醒每一位党员不忘初心,牢记党员的责任,真正发挥一名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
 

 

 

打印
分享到: